當地時間11月1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中國角”系列邊會在巴西貝倫正式拉開帷幕。作為本屆大會的首場邊會,大會聚焦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實踐。

在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舞臺上,華晟新能源憑借其在內蒙古巴彥淖爾200MW異質結光伏項目中的創新實踐,成功入選COP30《中國企業碳中和行動示范實踐》,并在“中國角”現場展出。這一冊子集中展示了中國企業在技術創新、綠色低碳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優秀案例,是歷屆大會中首次系統收錄中國企業在碳中和行動中的成果與實踐。作為首批30家入選企業之一,華晟的案例向全球傳遞了中國新能源產業在科技創新與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堅定步伐與責任擔當。

全球氣候治理新篇章中的中國行動
COP30是《巴黎協定》達成十周年的重要節點會議,被視為各國提交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NDCs)的“交卷之年”。大會所在地巴西貝倫,位于亞馬遜流域的生態心臟,象征著人類應對氣候變化與保護地球家園的共同愿景。在這一全球氣候治理關鍵時刻,“中國角”的設立不僅展現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制度自信與行動自覺,更為世界提供了理解和學習“中國式現代化綠色路徑”的窗口。
“中國角”的首場邊會以“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實踐”為主題,集中展示中國在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道路上取得的實踐成果,向世界傳遞了中國式減碳的系統理念——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產業升級為路徑,以企業行動為支撐。華晟新能源的入選案例,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注腳。

以技術創新踐行綠色使命
位于內蒙古巴彥淖爾的新華林場防沙治沙與光伏一體化項目,是國家首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以“板上發電、板下治沙”的創新模式,實現了清潔能源開發與生態修復的深度融合。項目總裝機規模200MW,全部采用華晟自主研發的高效異質結組件“喜馬拉雅G12”,以超730W的量產功率、95%的雙面率及卓越的高溫發電性能,為極端沙漠環境中的穩定發電提供了堅實保障。
華晟團隊在項目中針對沙塵、溫差等極端條件,創新采用雙面雙玻設計與鋼邊框封裝,顯著提升組件的防沙蝕和耐候性能。項目建成后預計年均上網電量達32.3萬MWh,每年可替代約25.6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0萬噸以上,成為“生態治理+清潔能源”的標志性樣板工程。板上發電生金、板下鎖沙增綠、沙中育產富民,巴彥淖爾的這片沙地正被點亮為綠色能源與生態共榮的典范。

被世界看見的“中國方案”
此次華晟案例在COP30“中國角”中展出,充分彰顯了中國新能源企業以實際行動詮釋“雙碳”承諾的縮影。作為中國異質結技術的重要引領者,華晟新能源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與全球合作,不斷推動高效光伏技術向更廣闊的應用場景延伸,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中國智慧。

從內蒙古的沙海到亞馬遜的雨林,從生態修復到能源革命,華晟新能源正以科技為橋梁,鏈接中國與世界的綠色未來。未來,華晟將深化異質結技術創新與應用,攜手全球伙伴,以更堅定的步伐邁向“凈零未來”。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