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全球領先的綠色科技企業遠景科技集團(下稱“遠景”)攜手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空間研究所,于2025年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Shanghai Urban Space Art Season, SUSAS)聯合舉辦主題展覽《用風葉構筑的建筑遠景》。展覽以“發電巨人·社區伙伴”為主題,呈現新能源先鋒與建筑名校的跨界碰撞。
隨著首批風機葉片進入退役期,新能源行業正面臨新的循環利用挑戰。不同于傳統以工業回收為目的的再造,遠景此次與同濟大學攜手,邀請來自中國、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奧地利、智利、馬達加斯加等國家的33位擁有建筑學、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等不同專業背景的研究生共同參與,圍繞材料重構、運輸減碳、社區賦能等方面,探索退役葉片如何以更低碳、更具有美學價值的方式重返人類生活場景。

退役風葉以藝術品的形式重獲生命
秉承著“為人類的可持續未來解決挑戰”的使命,遠景積極探索從綠色制造到綠色再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通過“產學研”合作的創新方式,讓風機葉片以藝術化、公共化的形式重獲生命,成為連接科技、人文與社區的載體,以踐行ESG理念,推動綠色創新走進公眾生活。
此次展覽圍繞三個極具張力的設計場景展開:老撾胡志明小道邊的風場曾是越南戰爭的戰場,是欠發達且地雷尚未徹底排清的鄉村地區;法國勃艮第地區的風場是遠景邁向歐洲的初次探索,當地社區對生態環境格外珍視;以及本屆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的主展場——黃浦江上唯一的島嶼“復興島”。
面對這些迥異的場地條件與社會需求,來自全球的青年創作者從風葉分解、運輸、再利用的“技術可行性”與“在地性回應”兩大維度出發,提出了15組創意方案。這些成果既是壯觀的空間詩學,也是關懷鄉村婦孺與水資源日常的細膩敘事,更是將清潔能源理念延伸至都市微更新的生活景觀。

作為對可持續構想的有力回應,遠景在短短十天內,完成了一次從圖紙到實踐的“葉片再生實驗”:將自有的廢棄葉片,轉化為展場中兼具功能與象征意義的中心島臺與休閑座椅。原本遙不可及的工業巨構,真正走進城市客廳,展現了遠景在推動循環經濟方面的技術實力與堅定承諾。
產學聯手,推動構建綠色能源體系
遠景葉片事業部研發工程師Giancarlo Girolomini先生指出,循環設計本質上是一種“為人而設計”。在葉片設計初期,研發團隊便系統考量其全生命周期,致力于研發可回收復合材料與新型結構,積極探索葉片的未來應用場景。他表示,此次與建筑、藝術領域的跨界交流,為葉片在城鄉環境中的再利用提供了豐富靈感。未來,遠景將逐步開放葉片設計與材料信息,助力建筑師及創作者將退役葉片轉化為建筑與空間作品,共同拓展綠色能源的循環未來。
同濟大學建筑系副主任劉刊、教授華霞虹認為,與遠景的合作讓建筑教育得以拓展新視野,探索建筑與基礎設施融合設計的新場景和新機遇。她指出:“這不僅是材料的循環,更是一次‘空間營造’和‘社會設計’。年輕創作者們勇敢迎接全球性的環境挑戰,通過將風葉這種特殊尺度和材質的基礎設施構件轉化為服務于特定場所與人群的空間裝置,繪制可持續未來的圖景。”

作為2025年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量子城市·復興未來”主題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展覽將公眾體驗與學術研究相結合,邀請社區參與作品評選,讓科研與城市生活形成互動。遠景也希望借此合作,讓循環設計理念走出實驗室、走進社區與城市,成為推動綠色能源體系可持續演進的重要力量。
微信客服
微信公眾號









0 條